英文版計畫書p.10-11需列出各學院分年EMI課程數及比例之預期目標,在學校型中文版計畫書則未列此表格,是否須呈現全校及申請學院之預期目標?
屬學校型計畫無論中英文版本均無須填列所申請之學院之預期目標, 學校型計畫中文版計畫書格式,於「肆、績效指標」填寫全校目標KPI即可;如屬學院型計畫則依照中文版計畫書格式填列分年KPI即可,中英文版格式將微調呈現一致。
計畫書定義的大二時間點為何?
在指標上提到語言能力,是大一結束,大二開始的時間點。檢核點提到之大二學生英文程度達B2以上的比例,係指在大二開始的時候,學生已具備這樣的語言能力。
註:指標已明確定義入學學年度。
2024年:至少25%學生大二起英文能力達B2以上(大二指112學年度入學)
2030年:至少50%學生大二起英文能力達B2以上(大二指118學年度入學)
EMI課程比例的話,大二學生指的就是那個學年度結束,換句話說,就是大二跟碩一結束的時候,其所修的課程學分占比20%為EMI課程。
本計畫是否僅檢核大二及碩一學生之英語能力與修課情形?
大二及碩一為「部定檢核點」,學校仍須整體規劃提升學生英語力之措施,而非只針對大二及碩一學生推動EMI課程,屆時計畫及成果之審查仍會以整體學生之英語力進行評估。
計畫書p.8申請資格檢核暨現況分析 (1) 學生數是否包含碩專班、進修部、產碩專班、 學士後、外國學生? (2) 五專可否計入學生數?
(1) 僅採計「日間學制」(包含外國學生),提問之各項班別若為日間學制,均請計入。
(2) 本計畫學生數包含五專、二專、二技學制。
由於學校部分系所有招收五專生,這些學生念完五專後進入本校就讀兩年二技課程,即可獲得大學文憑,五專生進入大學就讀第一年雖然是一年級,但照教育體制的規定來看他們其實也算三年級(一、二年級的課程在五專
因部定指標係採計大二學生,因此,請學校針對專科部及二技自訂指標,並在計畫內具體敘明推動之策略、執行機制、配套措施及階段目標。
有關計畫書p.11貳、三(六)現況評估,尚未符合EMI定義之課程作法,這表格是否須因應在不同系所或是課程下,會所有不同情況來列表呢?無法只用一個表格來呈現。
針對校內部分課程歸類為EMI,但未符合本部EMI操作型定義之課程,請大致分類其狀況後以勾選方式填列於(六)表格中(請詳見備註之附表)。
計畫書p.11貳、三(六)尚未符合EMI定義之課程作法之表格有沒有需要分研究所跟大學部?可能可以更精確的去呈現研究所跟大學部的策略差異?
因目前只須掌握學校未符EMI課程概況,所以無須分研究所或大學部填列,請依據修正後計畫書格式進行填報。至於學校如擬因應不同學制班別進行分析及研擬因應策略,可自行分類規劃。
計畫書p.12參、計畫內容之三(二)組織規定須設有校級專責單位,是否目前就必須設有 EMI 校級專責單位?
此為計畫目標之一,非申請資格,學校可於計畫推動初期新設或調整現有單位,成為EMI校級專責單位。
計畫書p.14肆、績效指標(一)學生與學習第一項指標想再次確認,是否如說明會當天最後提到的: A. 學生英語力提升情形 (學生大二起英文能力達B2以上比例)的部分,大一部分如果不好填的話,可以改填大
是。
計畫書p.14肆、績效指標(一)機構策略與管理第一項指標1.全英語教學之院系所、學位學程數(Numbers of EMI programs),若院系所達成部定指標方式非以開設學位學程方式進行,是否還需
此項指標為部定指標,內涵為期望學校以具系統性結構性的教學單位規劃推動全英語教學方案,推動形式是採列舉方式提示學校,如學校擬運用學分學程或院級課程方案方式做為策略則可逕行調整推動方式及文字。本部將另酌修該項列舉內容使之更清晰。
計畫書p.16肆、績效指標中,「學生與學習(Students and learning)」面向之「1.學生英語力提升情形(學生大二起英文能力達B2以上比率)Improvement in student
該績效指標設定是期望學校可以同時呈現大一、大四、研究所入學及畢業四個時間點之比率,惟計畫部定檢核點是大二。
學校必須掌握每位學生在不同程度的階段是否因為英語教學的實施而提升英語能力,這部分學校可以自行設定的。但目前計畫書格式期待學校能夠有完整的追蹤、考核及目標設定。
此部分調查大一的時間點為大一結束,大二開始。所以調查大一對大二即將開始的目標及現狀。若學校會有誤解,可以修正成大二,即為大二開始而非大二結束,學校就應評估學生語言能力的等級。
而大四、研究所入學及畢業,學校可以自行設定目標,僅為提示給學校可自訂績效指標。請學校依據修正後的計畫書格式填寫。
關於以下績效指標的定義: 學生修讀全英語授課(EMI)課程情形 2024年:至少20%大二及碩一學生所修分 20%為全英語授課(EMI)課程;2030年:至少50%大二及碩一學生,所修分50%為全
修讀EMI課程比例之KPI,是以大二結束、碩一結束,當學年度學分比例計算。
計畫書p.25柒、三、人才延聘表格中,TA(Teaching Assistant, TA)定義是屬於學生型的TA還是具備英語專業能力之TA?
係指可以協助EMI教師進行全英語授課及協助學生進行EMI課程學習,具一定程度英語能力(B2以上)及該科目專業知能之教學助理(TA)。
像TOEFL、TOEIC及IELTS,是否可認列為英語評量測驗,或採TO Do list讓學校自訂證明學生的四項技能?
TOEFL、TOEIC及IELTS皆依照CEFR標準而設立之測驗,均可認列,惟學校採認外部語言測試時,仍應就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並重考量。學校亦可以自行辦理測驗但需兼顧四項技能的測驗,且需要能說明自訂測驗如何證明可以符合達到B2等級能力。
本計畫提及英語修課等級認證基準E1~E5,請問EMI認證基準是否須搭配語言認證機構的成績?
E1~E5的認證基準係採計個別學生獲得EMI學分占畢業學分之比例。故學校進行E1~E5認定時,以比例核算即可,無須再加入其他語言認證或成績條件。
針對學生英語能力現況,在B2及C1以上人數比率,應該很多學校都很難提供這些資料的。雖然各校有畢業門檻,若要提供大一、大二、大三數據,擔心時間上會來不及。
因為必須透過計畫書審核,才能評估學校的起始情形,若學校無法提供現況,評審委員也很難給予相對應之建議,不易判斷學校是否能在2024年達到檢核點,且學校亦難以務實設定學生英語能力提升的目標值。
後續會再調整計畫書格式,請學校盡可能提供任何能瞭解所有在學生的狀態去填,不管是語言測驗或是畢業門檻的數據。作為學生入學前後或是畢業前,語言能力有所提升的參考依據。
現況評估表須填報目前大二學生英文程度,B2及C1或以上人數比率,要以何種方式呈現?以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學測或指考)填報大二現況數據,是否可行?是否能根據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學測或指考)英文成績直接對照成
原則上學生英語能力現況描述以能對應CEFR之標準化測驗為宜(例如IELTS、TOEIC、TOEFL等),若無法對照,請參考修正後之格式,於「日間學制學士班學生英語力」表格下方備註說明測驗名稱、內容及如何對照CEFR等級。
學校得就目前所能掌握的學生各年級或畢業前的能力在四種技能的能力等級予以描述,如非現有CEFR架構可對應的等級測驗標準則請學校詳述該測驗的能力標準內涵及如何對照CEFR等級;
另因大學入學考試的英文科測驗或英聽測驗其分級及成績計算方式,難以全數涵蓋聽說讀寫四種技能評量,尤其缺乏說及寫等技能且與一般語言測驗目的及分級方式不同,難以進行直接的對照或直接設定標準,因此如擬以學測、統測或指考英文科測驗與英聽測驗去呈現學生目前的英語能力,則學校需要提供如何參照學生在不同技能的能力標準供審議委員參考,且需考量如何呈現說與寫的技能評量結果。
計畫檢核點設定2024年大二學生CEFR B2程度要達到25%。大二對學校來說尚屬新生,教學成效不易展現,能否改以大三下學期再檢核?
推動本計畫並非透過EMI課程提升學生英語能力,而是希望先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後,取得修習EMI專業課程能力為基礎。今(2021)年開始推動雙語計畫,獲補助學校進行招生及課程調整,學校透過雙語計畫資源投入跟努力,使學生在大二時英語能力有所提升,得以修習EMI課程,亦搭配計畫進程而設定此檢核點。